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凱特。郊遊] 台北系列之華山文創園區。來個放空的文藝午後吧!


凱特。在台北。不想宅。
拿起包包,塞進相機,放了本書,拿出悠遊卡。
藍線。忠孝新生下。1號口出。

 
離開地鐵,回到地表。漫步在華山。
還是巧。
凱特再度遇上幾米


 凱特與吉米的放空。

命名演譯如是:
清朝--三板橋庄大竹圍。日治--樺山町。國民政府--華山。沿用至今。
功能演變如是:
日治時期芳釀社,產清酒。此後,台北酒工廠,產米酒。
見證歷史如此:
台灣酒類專賣的歷史。日治時期製酒業建築技術博物館。都市整體發展一環節。
終於,
1997年藝文界人士之爭取,讓閒置之台北酒廠再利用,成為一個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空間。

 華山園區裡進駐了不少商家。
不過,這些商業氣息還不至於喧賓奪主,搶走老酒廠頹廢的丰采。
倒底是一種
。尊重。

能融入環境中,不使本身成唯一種突兀。
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經歷半個多世紀--
建立。繁華。巔峰。下坡。衰敗。頹廢。閒置。復活。
或許其中展現的就是華山風格。

凱特在華山。
閑晃。亂拍。天馬行空。隨想。
廢棄了十多年的酒廠,很難想像可以這樣再利用。
到底人事物,也不一定都是某個時空背景的單一定義。


 老建築物和前衛的塗鴉。
如果留心,
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組合。
有些想法或許是透過對陳舊和過去的破壞,
所以有機會重新思考,浴火重生。


小孩們奔跑著、嬉戲著。
或許從小在這樣的氛圍長大,
可以有更多元的思考。

 
時間的長廊,
曾經走過這裡的,或許還在,或許已經在歷史裡。
今天走過的你和我,
有一天也會成為歷史。


 Seize the day, then!
(Darn! Such a lame ending)


[地理位置]
臺北市100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忠孝東路及八德路交叉口,光華商場旁)

[搭地鐵]
板南線(藍線)忠孝新生站1號出口步行約3分鐘,或善導寺站6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搭公車]
周圍公車站牌及路線:
忠孝國小/232、232(副)、605、605(副)、605(新台五線)、665
華山公園/669
審計部(忠孝東路)/205、232、232(副)、262(區間)、276、299、忠孝新幹線

For more detailed info about the park, please visit here:

2011年5月4日 星期三

N3°義大利自助行 [遊記] Day 3--Part 1。一起去卡塔尼亞(Catania)

旅行計畫早就在馬力歐隨性之下完全不按規劃走。今天早上出門,馬力歐便嚷著去卡塔尼亞(Catania) 拜訪個朋友。


卡塔尼亞因為距離 Mount Etna 火山很近,在歷史上多次因火山爆發遭到摧殘。最嚴重的是在1169 年,當時幾乎整個城市全毀。卡塔尼亞可以追溯至西元八世紀,而且在十四世紀文藝復興時期這個城市可以說是一個重要的文化藝術和政治中心,當時西西里島的第一座大學也在此城市建立(1434年)。今日的卡塔尼亞則是西西里島上主要的經濟、觀光和教育中心,另外因為卡塔尼亞是重要的科技工業中心也因此獲得歐洲矽谷的稱號 (European Silicon Valley)。

早上從美西納出發,開車走A18公路往卡塔尼亞出發,大約是100公里的距離, 需一個多鐘頭的時間。在A18公路上,可以看到一邊海一邊山,首先經過Taomina後,看到遠遠一座像日本富士山映入眼前時,而且山頂覆蓋著白色的雪,沒錯,這就是 Mount Etna。

[交通建議] 美西納-卡塔尼亞 (Messina-Catania)
1.開車: 約1小時多點,100公里,高速公路A18。
2.火車: 約2小時,票價單趟約6.45歐元。
            Trenitalia: http://www.trenitalia.com/en/index.html
3.公車: 約1.5小時,票價單趟約7.5歐元,
            在中央車站附近找SAIS Autolinee,網址 http://www.saisautolinee.it/


進入卡塔尼亞後,可以想像的這座西西里島第二大城的交通肯定好不到哪裡去,不建議自己駕車,可以考慮搭公車或計程車。基本上卡塔尼亞舊城內的景點都是走路可以到的距離。而地鐵班次較少,每15-30分中有一班。

[交通建議] In Catania
1.公車:  AMT (Azienda Municipale Trasporti),卡塔尼亞公車網絡發達,票較約1歐元起跳,有效90分鐘,可在 Tabacchi (煙舖)/kiosk (售票機)購買。一日票約2.5歐元。如果選搭公車410環狀路線,則可以用單趟票費用繞卡塔尼亞一圈進行市區觀光,不過要事先預約(095-751-7111,Via Plebiscito 747 )。








2011年5月3日 星期二

[凱特。郊遊] 台南系列之中西區神農街。耐人尋味的一條古街

[凱特。郊遊] 台南系列之中西區神農街。耐人尋味的一條古街。

凱特愛老房子老巷子那種有點年代的懷舊。

想到老房子,總想起小時候,一家人拿著躺椅板凳,揮著扇子在廳堂前空地坐著聊著。蟬叫聲總是吵到說話聲聽不見,螢火蟲草叢中閃著閃著,遠遠點著蚊仔香(阿嬤說囝仔吸到會死翹翹,可是蚊子都活跳跳?),還要不停地拍打著肚子餓很久的嗜血'歐西'蚊子(譯:黑腳蚊子,超小超愛叮的那種)。

走在老巷子彷彿就回到過去,想像著各種在某個時空背景下,上演的一幕幕人生劇場。




凱特在台南,台南變了。除了美食小吃之都,現在更是轉身換上唐裝懷舊了起來,更多的文化復興和老房子翻新在台南處處可見。



凱特今日特推: 台南市中西區神農街(昔稱北勢街,是當時清代靠海所建的五條河道之一,也稱為五條港,當時相當繁榮,是雜貨、糖、茶葉等貿易往來地。




神農街便是位在台南市海安路二段附近。幾年前,因為台南政府要整頓這區,原本預計開挖的地下停車場和整建計畫卻因為工程中發現原來地底下的水道太過複雜,工程停宕多年,導致神農街和海安街兩邊商家無法營業而整個海安區的商業區的地位落寞下來。後來是政府決定停止工程,直接在地下水道上覆蓋水成鋪成道路回復原本面貌,加上這幾年台南的文化和古蹟復興運動,帶動北勢街整體藝術和文化氛圍,特別是夜晚時古老的房子搭上古樸的門牌,讓老街風采韻味更豐富。




海安路上有著許許多多的老房子。
一旁的牆上有著前衛的塗鴉。
突顯著新舊文化的對比。


 特別一番景象。有點古意的牆上,塗上前衛的Graffiti。
人行道上停滿著摩托車,襯在這些前衛的畫作前。
站在這個有點心就交錯的街邊,
旁邊卻是震耳欲聾的PUB歌聲。
有點後先代的各種元素交錯著。

 


兩層樓的矮房,二樓外牆的藝術創作,
打了個黃燈,讓人佇足了一會兒。


走進北勢街可以看到許多老房子翻新整理過。
這些明清時代留下的屋子,
最大的特色就是門口不大,
屋子不寬,可是屋子長度超深的。
以現在的建築角度來看,採光和通風將會是主要議題。



 
門牌寫著台南市中西區神農街55號,
凱特想像著百年前這條古老的北勢街上熙來人往的光景。


北勢街上有個府城大街工作站,不是怎麼那種在台北看到的華麗店面。
走進去後,可以挖寶,挖掘許多歷史在這條老街上留下的痕跡和紀錄。

凱特不愛打著古街名號,卻老是賣著全台到處都一樣的伴手禮
或是塞滿著到處都一樣的攤販。
北勢街還沒有這樣的"商業化老街"給污染。
許多師承幾代的藝術家回流到北勢街,
為了復興這條街的文化努力著。


走在熱帶氣候的台南夜晚,
有點悶悶的,有點像那同年無數個在樹下乘涼的夜晚。
昏黃的燈光,家門口停著爸爸的野狼125。





神農街的白天和夜晚風貌迥然不同。
走一趟神農街,加上拍照與附近景點繞繞,大約就花上半天時間。

[行程建議]
臺南這幾年來的文化和藝術復興,讓台南行除了品嚐美食,更添人文氣息。建議如果時間夠可以在台南停留個三天兩夜來進行慢活旅行。

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凱特。主播] 娛樂線: 台灣末日之說上了 BBC 版面





部落格預言台灣末日,引發民眾恐慌
(Source from BBC News / Aadpted & Translated by Kat)

日前台灣一位自稱神算老師在部落格上發表的台灣末日預言說引發民眾恐慌,對此,台灣警方正在著手進行調查。

自詡為王老師的男子提出此說: 五月十一日台灣將會遭逢14級強震,連帶受到170公尺(4560英尺)高的海嘯襲擊。

上百個鐵皮貨櫃屋也已經運到中台灣的某山區進行安裝和架設。


警方表示已經著手進行調查,找出該部落格是否密謀聯合貨櫃屋廠商,對民眾進行蓄意詐騙。


王老師預言這場災難將會造成數百萬人死傷,並將台灣一分為二;並提唯一倖免之道是搬遷至這些鐵皮貨櫃屋。


王老師甚至警告著名的台北101大樓和總統府也將會遭到破壞。


目前在南投縣埔里鎮也發現了超過一百多個貨櫃鐵皮屋。


BBC 駐台北特派記者 Cindy Sui 表示已有工人開始著手進行安裝門窗和空調的工作。


每個鐵皮屋要價唷5500美金 (3300英磅/ 合台幣約15萬多),含水電,特派記者補充說道。

台灣位於地震帶。1999年遭到7.6級強震襲擊,造成 2400 人罹難,損毀 5 萬棟建築物。

儘管如此,台灣中央氣象局認為並無根據可以佐證末日說的預言,因為截至目前還沒有發生過14級的強震,而且地震是不可預測的。

官方提出這是因為日本近來發生死傷慘重的強震和海嘯給人民的心情恐慌和擔憂,讓不肖的江湖術士有機可乘。


凱特寫在後面: 末日之說(Doomsday Legend)目前最夯的可以說是 2012 的末日之說 (Maya Doomsday Prophecy )。有人提出一個有趣看法: 由於馬雅人用的曆法計算方式(The Long Count)最多只能計算到 13.0.0.0.0 或 2012年12月21日左右,這時間點又剛好相當接近冬至日(Winter Solstice),許多以訛傳訛便誤以為地球繞日轉可能不再可行,而有末日之傳說。

許多馬雅學者提出是不是該在 13.0.0.0.0 之後重新設定曆法歸零0.0.0.0.1或是從 20.0.0.0.0 (大約是8000 AD) 繼續計算下去。卡爾(Karl Kruszelnicki )提出精闢看法: 只要是一個循環到了結束,應該接著另一個循環的開始(when a calendar comes to the end of a cycle, it just rolls over into the next cycle)。以上資料來源是這裡唷^^

凱特不多說,多說就變成另一位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