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5日 星期四

[凱特。郊遊] 台北系列之華山文創園區。來個放空的文藝午後吧!


凱特。在台北。不想宅。
拿起包包,塞進相機,放了本書,拿出悠遊卡。
藍線。忠孝新生下。1號口出。

 
離開地鐵,回到地表。漫步在華山。
還是巧。
凱特再度遇上幾米


 凱特與吉米的放空。

命名演譯如是:
清朝--三板橋庄大竹圍。日治--樺山町。國民政府--華山。沿用至今。
功能演變如是:
日治時期芳釀社,產清酒。此後,台北酒工廠,產米酒。
見證歷史如此:
台灣酒類專賣的歷史。日治時期製酒業建築技術博物館。都市整體發展一環節。
終於,
1997年藝文界人士之爭取,讓閒置之台北酒廠再利用,成為一個多元發展的藝文展演空間。

 華山園區裡進駐了不少商家。
不過,這些商業氣息還不至於喧賓奪主,搶走老酒廠頹廢的丰采。
倒底是一種
。尊重。

能融入環境中,不使本身成唯一種突兀。
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經歷半個多世紀--
建立。繁華。巔峰。下坡。衰敗。頹廢。閒置。復活。
或許其中展現的就是華山風格。

凱特在華山。
閑晃。亂拍。天馬行空。隨想。
廢棄了十多年的酒廠,很難想像可以這樣再利用。
到底人事物,也不一定都是某個時空背景的單一定義。


 老建築物和前衛的塗鴉。
如果留心,
常常會發現這樣的組合。
有些想法或許是透過對陳舊和過去的破壞,
所以有機會重新思考,浴火重生。


小孩們奔跑著、嬉戲著。
或許從小在這樣的氛圍長大,
可以有更多元的思考。

 
時間的長廊,
曾經走過這裡的,或許還在,或許已經在歷史裡。
今天走過的你和我,
有一天也會成為歷史。


 Seize the day, then!
(Darn! Such a lame ending)


[地理位置]
臺北市100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忠孝東路及八德路交叉口,光華商場旁)

[搭地鐵]
板南線(藍線)忠孝新生站1號出口步行約3分鐘,或善導寺站6號出口步行約5分鐘。

[搭公車]
周圍公車站牌及路線:
忠孝國小/232、232(副)、605、605(副)、605(新台五線)、665
華山公園/669
審計部(忠孝東路)/205、232、232(副)、262(區間)、276、299、忠孝新幹線

For more detailed info about the park, please visit here:

2 則留言: